探寻当代水墨画的转折点
——“转序”水墨中国当代艺术展
文/路易斯诺
水墨画因其外在飘逸的灵性形态与内在积淀的深层哲思,在艺术领域尤其是中国文艺史一直占据独有的地位。古有文人吟诗作画,提笔染墨肆意挥洒于宣纸之上,成就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而今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进的艺术形式如新媒体等不断被带入并融合于艺术创作当中,水墨画作为传统的艺术形态如何消解与转换这种冲击,使之保留其原有特点而更新其论述方式,成为传统跨越当代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浙江美术馆于六月初举办了“转序”水墨中国当代艺术展,邀请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不同层面与向度就水墨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运用和创新进行探索。
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在于,如何运用“传统”方式来表达“当代”思想。
在展览中,艺术家王劲松展出了“水墨风景”“水墨花卉”“水墨人物”三个系列的绘画作品。他以往的作品密切关注和表达“提问现实”的主题。而如何运用传统艺术形式对当代现状进行提问成为王劲松创作的动机。在“水墨风景”系列近乎抽象的绘画作品中,透过王劲松直接暴戾的水墨笔触,隐约能看到风雨欲来之时,动荡的船只漂泊在沉浮海面。这种隐晦意象潜藏在强烈的画面之中,像极传统水墨中对深远意境的表述。但其先锋的笔法将强烈的黑白对比印染在纸本上,并将对于当下现实的提问表达出来,达成了运用传统水墨表达当下环境的目的。
艺术家谷文达的纸本水墨作品“谷式简词碑拓片”系列也在探讨在传统技法上展现当代文化发展中的形态。以石碑碑文作为最初的呈现形式,加之艺术家自己创造的“词典”式文字内容,将简体字合并或删减使之更加简化,与传统书法中崇尚繁体字的美学规范相对立,强调当代美学与传统范畴的区别,也借此隐喻当下社会形态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删繁就简,提倡高效快速的特点。
另一个重要的思考在于,如何跨越固有形式,创造出水墨的当代语境,以更新的形式来表述艺术家的思想。
艺术家叶永青在“万叶集·四季8联”中运用树叶抽象演变的相同符号和不同符号颜色或不同底色,以展现出四季的不同变化。在符号的客观规律上添加了颜色的主观调整,这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将绘画观念引向一种不明确的态度中,从而在不定性中找到新的水墨艺术表达方式。
展览同时展出了艺术家刘庆和集中于2014年创作的作品。刘庆和的作品在相对现实主义的的具象彩色描绘之上,进行画面边缘小块不规则的黑色水墨延伸,将作品的图像内容从写实的情境中抽离出来,在虚实之间来回摇荡。同时,刘庆和以绘画细节处的部分“留白”和整体画面的“空洞”重新解构了水墨艺术技法在对于画面意境的体现方式。作品内容也因此在体现当下生存实境时更加疏离的表现出一种诗意。
与疏离感相关的还有艺术家阿海的绘画作品。同样是集中于2014年创作的作品,阿海的作品乍看之下显得传统,对于着色运用的古旧感,以及绘画笔触类似于宋朝时极其细腻的线条勾勒,都展现出传统之感。但仔细观看作品的各个部分时会发现,人事物之间是没有空间秩序的。阿海以拼贴的形式将各个部分填充到画面中去,与传统水墨画中人事物相互呼应形成对立。在作品内容的表现上,人事物都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将时间的概念完全排除在画面之外。由此一种特殊的疏离感便出现在作品语境中。
另有周京新、李津、袁进华、林峰、武艺等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参与到展览中,以各自的思想形态创作出当代水墨艺术作品,共同探讨当代水墨画的转折的问题。
“转序”展览并非简单的提出关于“如何保护水墨画传统”的问题,而想要更加深入的探寻一个新的转折与开端,以转为序,挥毫泼墨,继续用水墨书写当代艺术史。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水墨画因其外在飘逸的灵性形态与内在积淀的深层哲思,在艺术领域尤其是中国文艺史一直占据独有的地位。古有文人吟诗作画,提笔染墨肆意挥洒于宣纸之上,成就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而今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进的艺术形式如新媒体等不断被带入并融合于艺术创作当中,水墨画作为传统的艺术形态如何消解与转换这种冲击,使之保留其原有特点而更新其论述方式,成为传统跨越当代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浙江美术馆于六月初举办了“转序”水墨中国当代艺术展,邀请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不同层面与向度就水墨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运用和创新进行探索。
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在于,如何运用“传统”方式来表达“当代”思想。
在展览中,艺术家王劲松展出了“水墨风景”“水墨花卉”“水墨人物”三个系列的绘画作品。他以往的作品密切关注和表达“提问现实”的主题。而如何运用传统艺术形式对当代现状进行提问成为王劲松创作的动机。在“水墨风景”系列近乎抽象的绘画作品中,透过王劲松直接暴戾的水墨笔触,隐约能看到风雨欲来之时,动荡的船只漂泊在沉浮海面。这种隐晦意象潜藏在强烈的画面之中,像极传统水墨中对深远意境的表述。但其先锋的笔法将强烈的黑白对比印染在纸本上,并将对于当下现实的提问表达出来,达成了运用传统水墨表达当下环境的目的。
艺术家谷文达的纸本水墨作品“谷式简词碑拓片”系列也在探讨在传统技法上展现当代文化发展中的形态。以石碑碑文作为最初的呈现形式,加之艺术家自己创造的“词典”式文字内容,将简体字合并或删减使之更加简化,与传统书法中崇尚繁体字的美学规范相对立,强调当代美学与传统范畴的区别,也借此隐喻当下社会形态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删繁就简,提倡高效快速的特点。
另一个重要的思考在于,如何跨越固有形式,创造出水墨的当代语境,以更新的形式来表述艺术家的思想。
艺术家叶永青在“万叶集·四季8联”中运用树叶抽象演变的相同符号和不同符号颜色或不同底色,以展现出四季的不同变化。在符号的客观规律上添加了颜色的主观调整,这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将绘画观念引向一种不明确的态度中,从而在不定性中找到新的水墨艺术表达方式。
展览同时展出了艺术家刘庆和集中于2014年创作的作品。刘庆和的作品在相对现实主义的的具象彩色描绘之上,进行画面边缘小块不规则的黑色水墨延伸,将作品的图像内容从写实的情境中抽离出来,在虚实之间来回摇荡。同时,刘庆和以绘画细节处的部分“留白”和整体画面的“空洞”重新解构了水墨艺术技法在对于画面意境的体现方式。作品内容也因此在体现当下生存实境时更加疏离的表现出一种诗意。
与疏离感相关的还有艺术家阿海的绘画作品。同样是集中于2014年创作的作品,阿海的作品乍看之下显得传统,对于着色运用的古旧感,以及绘画笔触类似于宋朝时极其细腻的线条勾勒,都展现出传统之感。但仔细观看作品的各个部分时会发现,人事物之间是没有空间秩序的。阿海以拼贴的形式将各个部分填充到画面中去,与传统水墨画中人事物相互呼应形成对立。在作品内容的表现上,人事物都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将时间的概念完全排除在画面之外。由此一种特殊的疏离感便出现在作品语境中。
另有周京新、李津、袁进华、林峰、武艺等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参与到展览中,以各自的思想形态创作出当代水墨艺术作品,共同探讨当代水墨画的转折的问题。
“转序”展览并非简单的提出关于“如何保护水墨画传统”的问题,而想要更加深入的探寻一个新的转折与开端,以转为序,挥毫泼墨,继续用水墨书写当代艺术史。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